第(3/3)页 数科是君子六艺之一,每一位卿大夫和地主封君都要学习,若是连税赋、上计都算不清楚,难保不会被皂隶和大族蒙蔽。 就算是在军中为旅帅,不通算学,便不会测山坡高度,不会量河流深浅,不懂统筹辎重粟米,不擅调度师旅人数。 这时代不比后世,数学有很重要的地位,并不是旁门左道,否则也不会被列为君子六艺之一,士人想要做家臣,首先得算术过关。 先秦两汉的数科主要分为: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九种,其中许多都实用性极强。 秦海对形而上学的纯算学很感兴趣,甚至还成了算痴,精研算学竟至入迷,经常会出现不吃不喝钻研难题的情况。 江寒也曾经跟着孟胜学习过,每次看着那些密密麻麻摆了一桌案的算筹,都会密集恐惧症发作,让人有些发晕。 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 大约二百七十几枚为一束,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计吏的腰部随身携带。 需要记数和计算的时候,就把它们取出来,放在桌上或地上摆弄。 对于筹算而言,计算的数字越大,筹算的面积越大,大数字相乘,水平差的人把筹棍铺开一间屋子也不稀奇。 秦海明显是筹算高手,每次计算精细物件时,他都会把数字分成一组一组进行计算,眼明手快加上记忆力高超,硬是能在半张桌子上摆开了算阵。 江寒自问做不到,但他也有自己的绝招。 他前世不少知识已经还给老师了,但微积分等复杂的玩不出来,初高中那点底子还在,可以拿出来糊弄人。 什么,你是说用小学乘法表就可以装逼?然而对不起,江寒悲哀的发现……应该是欣慰的发现,这东西从西周时已经成型了。 虽然,和后世的顺序是反着的,秦海学习的乘法表,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背到“二半为一”结束。 此外,在周人的古算经中,勾股定理也已经被发现了,而且还有位没留下名字的大能列出了日高公式…… “秦大哥,我倒是知道一种方法,与你们使用筹具计算之法大不相同,并不需要太多的计吏,甚至连算筹都不需要。” “钜子这话有些可笑,不用算筹,如何计算?这就好比无舟却要渡大河,无干戈却要近身厮杀。” 秦海知道江寒的数算能力很强,否则也不会画出那么多精细的图纸,不过不使用算筹的数算方式,他还真是难以想象。 “秦大哥可以出一道题目,让我演示一番。” “也好,那就我就考考钜子,看看钜子数算的能力究竟有多强。” 秦海心中对江寒的说辞十分不以为然,索性出了一道偏难的题目。 “今有国人租聘钜子的田亩,出租头一年每亩得一钱,明年每四亩得一钱,后年每五亩得一钱,总计三年得一百钱,问出租田多少?” 江寒微微一笑,果然不去拿算筹,而是起身拿起一根木棍,在书房内的沙盘上写写画画起来。 秦海、徐弱、秦安三个人也都好奇的围了上来。 秦海的这个问题,用算筹可能会有些麻烦,但用阿拉伯数字和四则运算就简单多了。 秦海诧异地发现,江寒果然不用算筹进行计算,而那地上列出的竖式虽然从未见过,但以他多年的算学经验来看,却发现其简便无比,颇有道理。 然而还不等他琢磨出点门道来,江寒竟然三下五除二,就把题目给解出来了! 江寒所用的竖式在二十一世纪虽然只算小学课程中最基本的运算法则,但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却绝对是一种超越时代的先进科学方法。 完事以后,他轻松地拍了拍手道:“秦大哥,我知道答案了,一共出租了一顷二十七亩,四十七分亩之三十一。” 秦海心中无数头羊驼驼飞奔而过,居然被江寒算出来了!还算对了! “这么快?” “怎么可能这么快!” 秦海惊呼出声,他看着沙盘上那些奇异的符号和竖式,对着江寒深鞠一躬:“请钜子教授我这种算法。”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