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田午不禁心情激荡,不由自主的挺直了腰板。 田午走进学宫,却见牌楼大门内是一条宽阔的林荫大道,大道两边是平展展的草地和树林,道路两侧,数不清的石工穿着破旧羊皮裤,拿着铁锤凿子和斧子凿着一块块大石头,看那模样,像是在打造石桌石凳。 一个年青的黑衣士子从面前的树林中飘然而来:“江寒,见过齐候。” “先生免礼,短短几个月时间,这里竟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田午很是高兴,拉着江寒的手:“请先生带我一游!” 二人同行,谈笑风生,江寒笑着说道:“齐候,要看稷下学宫,主要是看三个地方,争鸣堂、大国学馆、诸子学院。其余厅堂馆舍,最具一看的就是藏简楼了,请看,前面就是争鸣堂。” 田午向前一看,只见一座大门突兀耸立。 从外面看,它很像一座大庭院。大门正中镶嵌着四个铜字――论如战阵。 进得大门,遥见正中一座大殿坐北面南,两侧为长长的廊厅;中间是宽阔的露天大场,看样子足足能有千余人的坐席,框架已成,内部却并没有装饰,显然这便是论战的主会场。 “日后,我们会在这场中装上一排排长条石板,铺着红毡,供士子围坐,在门前立上一面大鼓,两侧各立一方丈余高的玉牌,右刻锤炼学问,左刻推陈出新。” “好大的气魄!”田午油然感慨。 江寒哈哈大笑道:“凡诸子名家来齐,必要来此举行争鸣大论战。” 田午不禁兴奋点头:“田午拭目以待。” 田午随着江寒的脚步走出争鸣堂左拐,便见远处大片屋舍被隔成若干小区,红墙绿瓦,树木沉沉,极是幽静。 江寒笑道:“看,那是大国学馆区。内中主要有周、鲁、魏、楚、韩、赵、燕、宋、郑、吴越十个学馆区,目前正在施工,旬月即可建成。” “噫?如何没有秦国?”田午不解。 “咳咳…”江寒轻咳了几声,硬着头皮解释道:“秦国乃文学沙漠,既无学风,又无学子,无需建馆。” 谁知田午闻言竟然大为赞同,毕竟秦国可是连孔夫子都不愿意去访游的。 “先生言之有理,文明风华,在于积累,秦国文明,距离中原文明,至少有百年之遥。” 二人边谈边走,不觉来到又一片小山前,一座一座的小山包上绿树环绕,大有隐居情趣,工匠劳役们正在小山包上修建馆舍。 “齐候请看,这里是诸子学院。” “凡成一家之言,又能开馆授徒的名家,均可在这里分得一座独立学堂,大则二十间,小则七八间,各家学说,皆有布道之所。” 田午的眉头一挑:“诸子学院?建成后能容纳多少家学说?” 江寒微微一笑:“建成后能容纳百家学说,天下学派,可全数进入稷下学宫之内。” 田午大是摇头:“以我看,稷下学宫这诸子学院,却有些轻率。” 江寒闻言一怔:“此说新鲜,何以见得轻率?” “立学院者,当非天下显学莫属,百家学说,鱼龙混杂,岂能为天下文明之先?” “以齐候之见,何派堪称天下显学?” 田午笑道:“哎呀,江先生,你怎么会不知晓天下显学?儒墨道法四大家也,先生所掌墨家当占其一。” 突然,江寒放声大笑:“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百家争鸣,需要的就是不同之言,执一家之言,难以显圣,以百家之说,弥补自家之短,方能为天下文明之先。” 田午自觉方才说得有些小家子气,也笑了起来:“江先生志在千里,田午佩服。” 二人逛完了学宫,暮色降临,内臣附在田午的耳边小声提醒道:“君上,落月公主之事。” 田午点了点头,对江寒开门见山的说道:“依江先生之见,落月何时出嫁为宜?” 见田午想通了,江寒拱手道:“逢泽之会就是佳期。魏王登基,齐魏联姻,魏王双喜临门,对我更无防范之心!” “何人送亲为妥?” 江寒犹豫了一下,稷下学宫的建造已经步入了正轨,交给秦海就行。 逢泽的盛会可不是齐魏两国会盟,而是天下诸侯相会,几十年都赶不上一次,绝对不能错过。 “在下陪齐候一同去!” 田午脸上露出了笑意:“如此甚好,我等何时动身?” 江寒算了算临淄到安邑的路程,去的太早了不好,太晚了也不好。 “十日之后!” “十日?”田午显然没想到时间如此紧迫,愣怔有顷,转对内臣道:“传旨后宫,为落月公主准备嫁妆!” 内臣拱手:“老奴领旨!” 随后就要转身离去。 内臣越走越慢,眉头紧皱,心中暗暗叫苦:“天哪,这个旨让老奴……怎么传呐!” “等一下,你先回来!”田午也是眉头紧锁,脸上焦躁不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