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如果说上述几条还只是捕风捉影的话,那么四十一回两个男女主角的正式出场,则是两人的第一次交集: “忽见奶子抱了大姐儿来,大家哄他顽了一会。那大姐儿因抱着一个大柚子玩的,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丫鬟哄他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与了板儿,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与他才罢。那板儿因顽了半日佛手,此刻又两手抓着些果子吃,又忽见这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顽,且当球踢着玩去,也就不要佛手了。” 庚辰本在这一段中有两段双行夹批: “庚辰双行夹批: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 “柚子即今香团之属也,应与缘通。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以小儿之戏暗透前回通部脉络,隐隐约约,毫无一丝漏泄,岂独为刘姥姥之俚言博笑而有此一大回文字哉?” 巧姐儿的未来,是嫁与板儿为媳,于荒村野店中纺绩为生,这一点已经可以说是尘埃落定。 可是,巧姐儿为什么会沦落风尘、被姥姥搭救呢? 这要从《红楼梦》开卷第一回,甄士隐为跛足道人所作的《好了歌》注解说起: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首歌可以算作整部书的一个提纲契领,是对中心内容的高度概括。更令人注意的是,脂批在字里行间有很多重要的批语,可以为我们探佚后四十回主要内容提供线索,比如“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后批着“宁、荣未有之先”,“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后批着“宁、荣既败之后”,这就清楚地写明了后部的故事乃是宁荣府由盛转衰的过程,而不是程高本的什么家道复兴,“兰桂齐芳”。 再比如,脂批在“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后批着“宝钗、湘云一干人”;在“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后批着“黛玉、晴雯一干人”。让我们知道宝钗和湘云虽然也属于“薄命司”,却并没有像黛玉和晴雯那样青春早逝,而是一直活到了两鬓成霜。 另外,在“金满箱,银满箱”后面批着“熙凤一干人”,“展眼乞丐人皆谤”后面批着“甄玉、贾玉一干人”,“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后面批着“柳湘莲一干人”,“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后面批着“贾赦、雨村一干人”,“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后面批着“贾兰、贾菌一干人”,这些批语都向我们透露出某些信息和人物命运。 然而,“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这明显有所指的一句话后面,却并没有注明某某人,而是写着“一段儿女死后无凭,生前空为筹划计算,痴心不了。” 这不由让我们猜测莫明:那流落烟花巷的人,到底是谁呢? 周汝昌先生引经据典,考证说应该是那个只出过名字而未有过正传的傅秋芳,然而傅秋芳虽然确是因为“择膏粱”而老大未嫁,但若据此就说她的下落是沦入风尘,则未免牵强。而且这样一个蜻蜓点水的小小配角的命运,也未必有资格进得了甄士隐的《好了歌》。 再则,傅秋芳也与“一段儿女死后无凭,生前空为筹划计算,痴心不了”的评语扯不上边儿,倒是巧姐儿,在八十回正文里年纪幼小,身不由己,在家族变故中沦入风尘确是很是可能的。 全书八十回,最擅“筹划计算”之人,舍凤姐其谁?凤姐的下落不消说,自然是“欠命的,命已还”,不得好死的了。十二支曲的《聪明累》中,明明白白写着她“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生前死后,她最悬心不下的,能是谁呢? 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痴情女情重愈斟情》写清虚观打醮一段,更写尽了凤姐为女儿的种种绸缪,可见是为女儿操碎了心的,又是为她出花儿供奉痘疹娘娘,又是将她的寄名符儿送到庙里求荫庇,又是请刘姥姥为她取名镇邪,又是命彩明去大观园化纸送花神,千娇贵万珍惜,然而两眼一闭时,又怎能料到女儿竟然飘零沦落,举目无亲呢? 这可不正是“死后无凭,空为筹划,痴心不了”、“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么? 可见,那流落烟花巷的不幸女儿,正是巧姐儿。 侥幸的是,她遇见了刘姥姥! 第(3/3)页